成为“π型人才”是我的理想——记湘潭市优秀共产党员、江南工业集团劳模杨斌
成为“π型人才”是我的理想——记湘潭市优秀共产党员、江南工业集团劳模杨斌
成为“π型人才”是我的理想——记湘潭市优秀共产党员、江南工业集团劳模杨斌
“π型人才”是(shì)(shì)指至少拥有两种(liǎngzhǒng)专业技能,并能够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(de)高级复合型人才。杨斌(yángbīn)就曾言:我的理想是成为“π型人才”。杨斌是谁?他是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总装分厂总装一班员工,湘潭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党代表,杨斌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,先后荣获湘潭市优秀共产党员、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。
2011年,杨斌进入(jìnrù)公司,上班第一天,他就有这样的认识:只有苦干巧干(qiǎogàn)才能成为生产(shēngchǎn)技术骨干。十多年来,他坚守在生产第一线,立足岗位,刻苦钻研(kèkǔzuānyán),逐渐成长为一名精通钳工、车工、焊工的多面手(duōmiànshǒu),是公司钳工技师、高层次技能骨干。2020年,杨斌在第十六届“振兴杯”全国青年职业技能(zhíyèjìnéng)大赛兵器工业选拔赛中,夺得模具钳工第四名。
近年来,杨斌承接(chéngjiē)的生产任务(rènwù)很大,他(tā)经常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加班加点。其中2022年一年,他出色地完成了近20000件机加部件的生产,5种新产品的试制和10套工装的机械加工任务。
某锥型薄壁零件,切削余量大,须(xū)经多道工序才能完成。按照老工艺加工(jiāgōng),容易造成产品(chǎnpǐn)变形。怎么办?他不断与技术人员沟通,积极(jījí)寻找解决办法。经过(jīngguò)4次尝试均失败后,杨斌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:利用产品加工余量大的特点,在须加工去除(qùchú)部分(bùfèn),加工出工艺内螺纹,再利用外螺纹夹具连接进行加工。这一方法,减少了后续加工中产生的加工内应力,彻底解决了产品因为内应力发生变形的问题。在后续的批量生产中,产品交验合格率达100%。
杨斌常说,党员必须发挥(fāhuī)先锋模范作用,揭榜挂帅,解决棘手难题。
盖型内螺纹(luówén)零件加工曾困扰(kùnrǎo)杨斌(yángbīn)。该产品前期加工出现了螺纹残扣(cánkòu)过长、产生螺纹毛刺等问题(wèntí),靠钳工利用水砂纸用手一个一个的清除,劳动强度大、效率低,返工率高。对此问题,杨斌从两方面进行(jìnxíng)解决。一是改变加工方法,改写螺纹车加工程序,增添第二次螺纹走刀加工程序段(chéngxùduàn),最大程度减少加工螺纹产生的残扣毛刺。二是改变钳工去毛刺方法。他(tā)先用橡胶材料设计加工出一个车床夹具,利用橡胶的收缩性加工出一个锥形孔,用之包裹住盖型零件,然后装夹(zhuāngjiā)在车床上,再用金刚棉进行自动旋转加工去掉毛刺。不仅确保了批量产品的质量,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问题一个个解决,成果(chéngguǒ)一项项出来。近五年,在“党员创新工程”和“党员揭榜挂帅(guàshuài)”等活动中,杨斌提出合理化建议50余条,实施之后为企业节约成本180余万元,先后解决了“铝合金材料小长孔(kǒng)加工粘刀”等36个技术难题,成为(chéngwéi)了技术难题的“终结者”。
2023年3月,因为工作需要,杨斌调入总装分厂,成为了一名装配工。杨斌认为,人生的每(měi)一步都是逗号,新的岗位就是新的起点。他虚心好学,勤奋钻研,在较(jiào)短的时间内(nèi)就掌握了产品总装的关键工序——锪(huō)孔。目前他承担着两种产品的总装锪孔生产任务。
总装产品装配(zhuāngpèi)难度大,如何确保产品质量、排除安全隐患、提高生产(shēngchǎn)效率呢?杨斌通过精心操作锪孔工序、释放产品内应力等系列方法,确保了各批次(pīcì)产品的圆满交付。
2024年初,杨斌(yángbīn)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,杨斌以(yǐ)工作室为平台解决系列难题。
2024年,某(mǒu)科研(kēyán)产品(chǎnpǐn)发动机因不可抗拒应力释放,造成喷管摆差超标等问题(wèntí)。杨斌迎难而上,积极与(yǔ)工艺技术人员沟通、求正、确认,通过修锉尖角、止口清根、弹带抛光、壳体与喷管装置一对一摆差选配等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,节约创效50多万(duōwàn)。某产品部件螺纹连接出现咬死问题,他积极与技术人员沟通确认,通过锪排孔释放内应力成功解决,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还节约创效80多万。
低头有坚定的(de)脚步,抬头有一路(yīlù)的故事和清晰的远方。杨斌仍将一以贯之的实干、创新和拼搏(pīnbó),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,做出新的贡献,同时培养和造就更多的“π型人才”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